【每日一练】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理论(2月10日)

备考推荐:

点击加群:(群内定期分享招教学习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大特点是(    )

A.破坏性      B.情绪性      C.目的性      D.情境性

2.中班幼儿喜欢告状,这体现的幼儿情感是(    )

A.理智感      B.美感       C.道德感      D.实践感

3.《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之以德也。”对这句话说明准确的是(    )

A.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B.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

C.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D.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4.六个月的婴儿时常发出“妈妈”“爸爸”等声音,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这时婴儿还能渐渐发出一些表示意愿的声音来。这说明此时的婴儿已具备(    )

A.动作能力    B.语言能力    C.认知能力    D.沟通能力

5.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老猫教幼仔捕鼠                     B.老鸭教小鸭游水

C.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     D.父母给孩子补充营养

6.林老师发现新接的班上有几个小朋友坚持性比较差,于是她给这几个孩子一个光荣的“使命”——在活动中当“哨兵”,负责全班小朋友的“安全”。林老师的这种教育方法属于(    )

A.角色扮演法    B.移情法         C.环境体验法     D.操练法

7.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    )

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8.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在于发展幼儿的(    )

A.人际关系      B.社会性行为规范   C.社会文化     D.社会性

9.儿童从会算“两个苹果加三个苹果等于五个苹果”,上升到“2+3=5”的思维变化,体现的发展趋势是(    )

A.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               B.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

C.从发散思维到辐合思维               D.从常规性思维到创造性思维

10.“小班幼儿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是5~15分钟”指的是注意的(    )

A.稳定性        B.选择         C.范围          D.广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2C【解析】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

3.A【解析】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C【解析】六个月的婴儿时常发出“妈妈”“爸爸”等声音,时而出现时而消失,这说明此时的婴儿已经具备认知能力。

5.C【解析】教育现象是以培养生命体的下一代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6.A【解析】前苏联一位教育家在研究儿童行为的坚持性时曾采用了一种有趣的方法:他让参加实验的儿童扮演站岗的哨兵。结果发现,孩子竟能原地不动地“守卫”很长时间,而这在平时是绝对不可能的。孩子们为什么能够如此超水平地发挥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位教育家采用了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训练方法,即角色扮演法。

7.C【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8.D【解析】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9.B【解析】“二个苹果加三个苹果等于五个苹果”通过具体的苹果形象来帮助学习加减法属于具体形象思维;“2+3=5”具体的抽象数字和公式计算属于抽象逻辑思维。体现的发展趋势是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

10.A【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持续的时间长短。

 

郑重声明:请自行辨别网站内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微信):58682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