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中小学招教·教育理论基础(6月29日)

备考推荐:

点击加群:(群内定期分享招教学习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1.教育是一种(  )
A.生物现象B.自然现象C.社会现象D.心理现象
2.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是(  )
A.教科书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学设计
3.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
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计划D.课程标准
5.(  )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A.1954  B.1986  C.1991  D.1993
6.在教育中提倡“躬行”,即身体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学”“思”“行”看作统一的学习过程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朱熹C.昆体良D.苏格拉底
7.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偏科现象的评价属于(  )
A.发展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个体内差异评价D.相对性评价
8.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考试评价
9.教育史上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制
10.教育改革的是(  )
A.课程改革B.方法改革C.途径改革D.教学改革






【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略。
2.A【解析】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3.B【解析】略。
4.D【解析】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5.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86年7月1日起施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布的第一部基础教育方面的法律,是促进和保障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6.A【解析】公元前6世纪,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也有说法认为是“学—思—习—行”)的统一过程。
7.C【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关注学生是否存在偏科”属于对评价对象不同方面的评价。
8.B【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9.A【解析】个别教学制是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是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10.A【解析】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内容。
郑重声明:请自行辨别网站内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QQ(微信):58682869